About us
走进营养屋

养老要养好,夏季养生错不了

时间: 2019/06/20 发布者: 浏览次数:次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五月中,夏,假也。至,极也,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。”夏为大,至为极,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、阳气也达到极致。

夏至,是古代24节气中,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,没有之一。

夏至到来表示此时正式进入盛夏时节。夏季昼短夜长,天气炎热,容易令人烦躁不安、心神不定,同时也会对身体产生某些负面影响。夏季本是疾病高发的季节,等你生病时再想起健康养生、注意身体,那你的身体和心灵都已经受到了不少折磨。与其悔不当初,不如一开始就做好准备,顺应夏季养生的大势。夏季养生,就从盛夏到来的第一天开始。

原则上讲,夏至养生应遵循“三避”原则,即避暑、避湿、避寒,从而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。

1
 注意避暑


高温环境下,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而引起“中暑”,若不及时处理,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,如意识混浊、狂躁不安、昏迷等症状。

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:

1、中午前后不要外出,尤其要避免暴晒;

2、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;

3、保证汗腺功能正常,不要损伤汗腺;

4、借助自然风、风扇、空调等降温;


2
注意避湿


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,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,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,还要注意避湿。

避湿的主要方法:

1.远离潮湿环境;

2.借助饮食利湿(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:鲤鱼、赤小豆、金针菜、莴苣、薏仁米、扁豆、冬瓜等);

3.空调设备除湿;

4.药物去湿。


3
  注意避寒 


中医认为:夏季为了散热,人的皮肤毛孔开泄,最易感受风寒、风湿及湿热之邪,罹患疾病。

避寒主要包括:

1、防腹中寒

一是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,不贪吃冷饮、冷食;二是睡觉时一定要盖“肚子”;三是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,民间所说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,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2、防躯体寒,防止躯体受寒主要是要正确使用电扇和空调。

3、防头、脚之寒,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,冲脚,易导致各种疾病。

提到防“腹中寒”,夏天炎热,冰淇淋、冻西瓜、冰冻饮料都是解暑圣品,一口下肚,浑身的燥热都能被熨平,如果少了这些,夏天真有些难捱。


其实,夏季可不止凉饮能消暑解渴,这些东西也能消暑,还能凝神静气养身体。

山楂汤

山楂片若干、酸梅50克,加水煮烂,放入白菊花,烧开后捞出,然后放入适量白糖,晾凉后饮用。山楂汤味道酸甜、开胃健脾、还能活血化淤,可谓是夏日养生解暑一大法宝。

微信图片_20201120151836.jpg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绿豆汤

绿豆大火煮开呈开花状,加入少许冰糖出锅冷却即可食用。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,辅以百合、红枣、薄荷等。

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,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,有增进食欲、降血脂、降低胆固醇、抗过敏、解毒、保护肝脏的作用,绿豆汤能够清热解毒、止渴消暑。但体质虚寒的人建议不要频繁饮用

微信图片_20201120151845.jpg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冬瓜汤

冬瓜下水,煮熟后加入适量食盐、葱花即可。冬瓜有清热解毒、利水消痰、除烦止渴、祛湿解暑之功效,是夏天消暑汤水之首选。

微信图片_20201120151857.jpg图片来源于网络


这些夏日消暑汤都食材简单,做法便捷,更重要的是营养健康。


夏季养生,从夏天到来的第一天开始,外要健康作息,避暑、避湿、避寒,内要调理身体,外调内养,双管齐下,健康过夏。


谷比利独含氨糖+透明质酸的国家专利配方,专为老年人设计。

35岁以后,人体内的氨糖含量急剧下降,软骨磨损愈发严重,容易引起各种关节疾病。氨糖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成分,透明质酸则是关节腔滑液的主要成分,起到润滑关节的作用。

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的临床研究,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每日氨糖补充剂量不应小于1500毫克。谷比利每日1468毫克的高氨糖含量,能够为骨关节病患者提供足量的外源性补充。


返回列表
Copyright(C)2006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26167号-1 公安备案号:51018202000113 友情链接